本报记者走访张江科学城、临港新片区等8个核心科创园区,采访53位科学家、企业家和政府官员,结合《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白皮书2025》核心数据,从基础研究、技术转化、产业应用、人才生态四个维度,系统解析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成效。

(首席记者 王思远)清晨5:45,中科院上海光源的科研人员已开始调试设备;上午10:30,张江药谷的生物医药团队正在进行临床数据分析;下午3:00,临港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工程师在测试新一代4680电池;晚上8:15,杨浦长阳创谷的年轻创业者仍在讨论商业计划书。这四个场景,勾勒出上海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生动图景。
---
第一章 基础研究:从跟跑到领跑
1.1 科研突破
- 国家重点实验室达82家(全国第一)
- 自然指数全球城市排名第5
- 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8万件
1.2 大科学设施
-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成
- 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运行
- 海底科学观测网投入试用
爱上海最新论坛
---
第二章 成果转化:破解"死亡之谷"
2.1 转化体系
- 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3家
- 概念验证中心覆盖率85%
- 中试基地年度服务企业超2000家
2.2 典型案例
- 量子通信技术产业化路径
- 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突破
- 新型抗体药物研发故事
上海龙凤论坛419
---
第三章 产业生态:热带雨林式成长
3.1 产业集群
-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
- 生物医药上市企业达68家
- 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000家
3.2 创新网络
-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
- 长三角创新共同体
- 国际科技合作网络
上海龙凤千花1314
---
第四章 人才沃土:全球智力汇聚
4.1 人才结构
- 科研人员总量超50万
- 外籍人才占比12.6%
- 青年科学家扶持计划
4.2 生活环境
- 国际社区建设
- 子女教育配套
- 文化融合服务
(本文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科委《2025上海科技创新统计年鉴》、各开发区年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