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探访上海5家代表性高端会所,记录这些场所如何通过文化赋能实现转型升级,成为城市夜间经济的新亮点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新平台。

(首席记者 陆明)在外滩27号的"罗斯福艺术会所",钢琴师正在演奏根据上海老歌改编的爵士乐。这个由历史建筑改造的会员制空间,2025年新增了"非遗体验"项目。"上周刚举办了绒绣工作坊,"会所经理林嘉欣介绍,"下月将推出海派旗袍展。"
这种文化融合的转型模式正在重塑上海夜经济。市商务委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高端会所客单价同比提升35%,文化类消费占比达42%。最具代表性的是静安寺"璞丽文化空间",将传统茶道、昆曲表演与现代酒吧完美结合。
上海龙凤419会所
"我们卖的不是酒水,是文化体验。"在新天地的"琉璃工坊",创始人陈昊向记者展示他们的"艺术+社交"理念。琉璃制作表演与鸡尾酒调制交替进行,墙面装饰全部采用青年艺术家作品。"很多客人,"调酒师小李说,"是为看展览顺便喝一杯。"
上海花千坊419
技术创新也在改变行业。记者在浦东"云端俱乐部"看到,全息投影技术让每个包厢都能切换不同艺术主题,从敦煌壁画到蒙德里安风格随意选择。"这些设备,"技术总监王磊解释,"让文化体验更沉浸。"
上海私人外卖工作室联系方式
国际交流呈现新气象。虹桥的"丝路会馆"每周举办"一带一路"主题文化活动,最近一期阿拉伯水烟体验课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。"在这里,"法国商人皮埃尔说,"我认识了做丝绸生意的中国伙伴。"
从衡山路的爵士吧到苏州河畔的文艺沙龙,这场会所经济的品质革命,正在重新定义上海的夜生活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