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通过外滩源、苏州河沿岸、徐汇西岸三个滨水空间的演变,解读上海城市更新的文化逻辑


上海龙凤419
第一章 万国建筑的文艺复兴(2023)
外滩源一期改造档案显示:原英国领事馆建筑群中,33%的墙面砖块采用原址回收材料。最精妙的是"时空叠印"设计——新天幕用钢化玻璃复刻1924年图纸造型,地下却藏着智能调温的酒窖。这种"修旧如旧"的技艺,让洛克·外滩源成为历史建筑活化的全球典范。

第二章 苏州河畔的工业重生(2024)
静安区文旅局数据:苏州河北岸的4.7公里岸线,改造自27家老厂房。最具创意的是"功能杂交"现象——原面粉厂筒仓变身美术馆,纺织仓库改造为水上剧院,而废料码头竟成了漂浮花市。每到周末,这里上演着老上海人与新移民的河岸对话。

第三章 黄浦江岸的未来实验(2025)
西岸集团披露:徐汇滨江的"空中云廊"计划,将12个工业遗迹用立体步道串联。令人惊叹的是"记忆科技化"尝试——通过AR眼镜能看到1958年上钢三厂的炼钢场景,而触碰生锈的龙门吊,手机就会弹出当年工人的口述历史。
爱上海最新论坛